-
藏傳佛教-宗派源流
藏傳佛教-宗派源流
1.寧瑪派 2.薩迦派 3.噶舉派 4.格魯派
在佛教傳入西藏之前,流行於西藏的是「苯教」的原始宗教。
苯教最初是在象雄地區〈今阿裡地區〉發展起來的,後沿雅魯藏布江自西向東廣泛地傳播到整個西藏。「興繞密沃且」是苯波教的教主及本尊。
苯教基本上是一種萬物有靈的信仰,所崇拜的對像包括天、地、日、月、星宿、雷電、冰雹、山川、土石、草木、禽獸等自然物。苯教可以說是泛靈信仰在西藏的地方形式。佛教開始在西藏出現,是在吐蕃王朝第二十九代國王拉•託託日年贊時期,然而當時沒有得到廣泛普及。到了西元七世紀初,吐蕃王朝第三十三代國王松贊干布時期,佛教受到王室的扶植。
松贊干布派遣其大臣吐米•桑博札等十六人到印度學習梵文和佛法,回來後創造了西藏文字並翻譯了一部分佛經。
松贊干布也先後從尊崇佛教的尼泊爾和唐王朝迎娶了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並建立大、小昭寺,供奉二位公主帶來的本尊釋迦牟尼佛像。
到了八世紀中葉,藏王遲松德贊迎請寂護菩薩與蓮華生大師由印度入藏,興建桑耶寺並大力倡佛,於是佛教在西藏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藏傳佛教在青藏高原這一特定的自然環境中,不僅形成了她獨特而精準的法脈傳承與修持法門,也在歷史的不同時期,均對西藏民族的精神和物質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但她的影響絕不限於雪域西藏,也不旦旦是西藏人單獨的信仰。
以藏傳佛教為軸心的西藏文化,不僅浸透了方遠二百五十萬平方公里的雪域三區,還遠播到了今天的南北蒙古、新疆、中原,以及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中亞、俄羅斯等國家。
在亞洲中心廣袤的雪山草原形成一個極富魅力的"藏傳佛教文化圈"。最近三、四十年來,西藏佛法又在西方國家得到傳播和發展。
西藏佛教具有顯密結合;獨一無二的活佛轉世繫統等特徵。
西藏人稱佛教為「桑結登巴」;或「囊曲」、「囊登」。藏人稱一般的出家人為「扎巴」,隻有對宗教寺院的首領和高僧、仁波切稱喇嘛。中國人誤稱扎巴為「喇嘛」。其實「喇嘛」是藏語的讀音,意為「上師」或「上人」。對西藏佛教稱「喇嘛教」或「密教」,也是錯誤的稱謂。
在藏傳佛教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前弘期"及"後弘期"的時代,因傳承、典籍及講義等的不同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宗派。其中源遠流長的四大派系分別是寧瑪、薩迦、噶舉與格魯四大系統。